中新網(wǎng)鄭州8月31日電(湯荔) 河南孟州農民湯金明用麥草創(chuàng)作了一幅長22.5米、高1米的《清明上河圖》,目前這幅麥草畫《清明上河圖》的主題部分已經(jīng)全部完工。
8月31日,記者在湯金明的家門前看見了這幅《清明上河圖》。整幅畫分別被裝在了七個紅色的 畫框里整齊地擺放在街邊,吸引了許多行人駐足觀看。湯金明介紹,這幅《清明上河圖》長22.5米、高1米,共用了二三十公斤麥草,是他和六名同伴歷時三年創(chuàng)作完成的。為了完成這幅畫,三年來他們每天都要工作十個小時。
1998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湯金明見到了一幅宋代的麥草畫,這幅畫的制作工藝非常簡單,但是卻給了他很大的啟發(fā),其萌生了用麥草作畫的念頭。從那時候起,湯金明就開始潛心研究用麥草作畫。
不過,麥秸雖然在農村隨處可見,但是要用它們作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為了找到適合作畫的麥稈,湯金明的足跡就踏遍了河南、山東、河北幾個省,最后終于在河南和安徽的交界處找到了合適的麥稈。
經(jīng)過十幾年的努力,湯金明利用現(xiàn)代工藝技術,把國畫、版畫、剪紙、浮雕等諸多藝術表現(xiàn)手法融入麥草畫里,開發(fā)出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宗教、動物及歷史名畫等六大系列、200多種題材、上千個品種。如今,湯金明的麥草畫在業(yè)界已是小有名氣,2006年,他的畫還被選中掛進了人民大會堂的昆侖庭。
這幅《清明上河圖》目前已經(jīng)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,但是由于整幅畫還有乾隆皇帝題字部分還沒有完工,所以還沒有得到批復。
“實在是太累了,大家都想休息一下。”湯金明告訴記者,自己今年已經(jīng)六十歲了,等這幅《清明上河圖》完工后,他準備再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中國四大名著用麥草畫表現(xiàn)出來,“能把四大名著做出來,這就是我畢生的心愿,也是我的后半生了”
湯金明(左三)向觀者介紹他的《清明上河圖》。湯荔 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