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炕圍畫”,別說是城里人,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現在能親眼見到的也已經不多了!翱粐嫛币呀浀搅藶l臨失傳,乃至絕跡的境地。
據介紹,“炕圍畫”,民間俗稱“炕圍子”,又叫“腰墻子”。在土右旗農村中家家戶戶都有火炕用來取曖御寒?簧系膲γ鏄O易脫落起皮,經常蹭臟衣物被褥。于是人們先以刷墻所用的白土調用膠水,在環炕的墻上涂一高約二尺的“圍子”,這樣既保護了墻面,又使被褥免遭臟損。炕圍畫源自宮廷、廟宇中的壁畫藝術、仿古建筑的繪畫工藝?粐媰热莅ㄈ宋、山水、花鳥、魚蟲等方面,形式上采用了國畫、油畫、版畫、水彩畫等畫種的技法。無論采用哪種形式的繪畫手段,總的目的是要達到美觀大方,群眾喜聞樂見?粐嬛械娜宋铮袢龂、水滸、紅樓、西廂等傳統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常畫的題材。楊家將、木蘭從軍、八洞神仙等也是常畫的題材!拔母铩逼陂g,這些都被打成了“四舊”不讓畫了,就畫樣板戲人物,還畫過歐陽海的故事。山水主要仿照古畫里的名山大川來畫。“文革”時由于形勢需要,又畫過紅旗渠、延安頌、韶山等革命題材的炕圍畫;B中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就是松、竹、蘭、梅、牡丹等,還有飛禽走獸,像鳳凰、孔雀、綬帶、錦雞、龍、老虎、獅子、鹿、鶴、貓等,都是經常畫的題材。近代山西的“喬家大院”、“范府大院”中可窺一斑。炕圍畫這一民間美術體裁,是繼承和普及古老建筑中的傳統文化于普通百姓家的重要形式。從內容到體裁,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。
畫炕圍畫是當地城鄉居民住宅屋內必不可少的傳統裝飾畫作。但由于城鄉居民住宅條件改善,炕圍畫這種“炕頭文化”正在隨著“炕”的消失而逐漸消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