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m.wchcz.cn 作者:傅洋 文章來源:北京晚報
![圓角畫框 扇面](http://m.wchcz.cn/upfiles/20106222352310569.gif)
圓角畫框裝裱的扇面
現代人炎夏多吹空調,除了上臺表演,扇子也就變成了一個閑物,少有人拿來用。空調普及不過十來年的時間,而扇子卻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夏天手里的必備之物。月光皎潔的夜晚,“輕羅小扇撲流螢”的生活情趣,現代人疏矣。
在古代,扇子不僅是用以生風的工具,也不僅是一種藝術品,同樣也是一種身份、地位和趣味的象征。男人有男扇,女人有女扇,或佩掛在身,或藏于袖中,或掩嘴微笑,是生活道具,也具有交流的意義。像《紅樓夢》里晴雯那樣拿來撕了,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。
扇面文化是個人審美個性的代表,和現在個性化的手機背景圖片差不多,有人愛花草,有人喜詩文,有人就用怪石鐘馗。能寫上畫上兩筆的文人雅士,多自己畫扇面。
扇子都是稀罕物了,畫扇面就更是不多見了。不過,正因為少,也是個性鮮明的表達,讓人一見難忘。今年夏天,見過兩把自己畫的扇子。一把是在一次會議上,一位同行的女生拿的折扇。只見素白的面兒,只用淡墨從一角伸出一朵玉蘭來,留白恰到好處,國畫的韻味躍然紙上。扇子上題著她自己的名字,女生十分謙虛地說,這是她自己畫著玩的,沒有任何美術基礎,就是喜歡照著畫的,其實一點都不難。
另一把是在一場教小朋友畫畫的活動上,一位美術老師畫的扇子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這位老師用講故事的方式畫畫:“絲瓜藤下有一群小雞,有的在跑,有的在啄蟲子……”這位老師邊講,邊這兒畫一朵絲瓜花,那兒添一只蜜蜂,就好像在變魔術。這位老師告訴小朋友,畫扇子可以隨心所欲,想畫什么就畫什么,都是自己做主。畫好的扇面穿上扇骨就可以用了,也可以送給父母和其他小朋友——多好的一節課,既學了傳統文化,也激發了孩子的創作熱情。
記得我小時候,奶奶的扇子經常在夏夜伴我入眠。扇子是大蒲扇,用了很久,周邊都破了還用了布包邊。雖是舊蒲扇,但扇子上都有奶奶自己創作的字畫,也可以把玩。記得其中一把正面用墨筆寫著:“笑一笑,少一少;愁一愁,白了頭”,反面畫的是一張笑臉。另一把則寫著:“天天忙,永不老。”配的圖是青菜和飯碗。奶奶沒有美術基礎,也不會畫畫,在扇子上寫寫畫畫純屬于一時的興致。“扇”言心聲,這上面的字又何嘗不是奶奶一生勤勞、樂觀的個性體現?
夏天自己畫一個扇面吧,不是附庸風雅,只是創作一個自己喜歡的、獨一無二的扇子,并享受其中的樂趣。扇骨和扇面的折紙網上和文化用品店內都能買到,只需要你用自己的審美表達心中所想即可。
由于扇面的形態不同,高低不平,材質多樣,要在上面創作,要講求一定技法。古人的經驗中有幾種寫字的章法設計:一是一行長一行短的章法,這種形式使用行草書體最為適宜。二是行行字數相等的章法,適宜使用隸書、楷書,有厚重清勁的效果。三是一字成行的章法,這種形式適合寫大字,書體不限,沿著折扇弧邊書寫,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,顯得空靈。以上三種形式的章法,都是沿著扇面的弧邊書寫成弧形的,也有別出心裁的,在扇子中部排成平行四邊形的形態。
畫扇面不要拘泥章法,可以先用鉛筆打稿,基本按照扇面隨形造景,水墨或者水彩均可。構圖可以多用心,題材上梅花、荷塘、柳芽、玉蘭、牡丹、竹節、小橋流水,遠山、絲瓜等等都是常見的,甚至也可以畫家中寵物或者卡通人物。唐代羅隱有首《扇上畫牡丹》寫道: “為愛紅芳滿砌階,教人扇上畫將來。葉隨彩筆參差長,花逐輕風次第開。閑掛幾曾停蛺蝶,頻搖不怕落莓苔。根生無地如仙桂,疑是姮娥月里栽。”寫的就是畫扇的愜意。自己畫扇子不為畫得好,只為表達自己心中所想,所以盡管大膽地去畫,也許比你想象中做得更好。就算畫壞了,還可以像相聲里一樣,美人改張飛,張飛變怪石,怪石變成黑扇面,享受過程,快樂就好。 扇面畫芯畫框制作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