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特魯威人(意大利語:Uomo
vitruviano)是列奧納多·達·芬奇在1487年前后創作的世界著名素描。它是鋼筆和墨水繪制的手稿,規格為34.4 cm ×
25.5 cm。根據約1500年前維特魯威在《建筑十書》中的描述,達芬奇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。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制的手稿,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“十”字型和“火”字型的姿態,并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當中。這幅畫有時也被稱作卡儂比例或男子比例。維特魯威人現被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中,和大部分紙質作品一樣,它只會偶爾被展出。
比爾·蓋茲曾說:“二十一世紀是達·芬奇的世紀。”
達·芬奇為后世留下的6千多頁手稿,達·芬奇以意大利文寫作,并以他自創的速記方法記錄事情。除此之外,他更習慣采用“鏡像書寫”,從頁面右邊開始向左邊書寫。只有為其它人寫作時,他才會以正常方式書寫。一些歷史學家推測他這做法是為保護筆記的內容,其它人則認為由于他是左撇子,因此這種書寫方式才更快更方便。
手稿中記錄了他實驗及解決問題的聰明才智。隨著后世發現達·芬奇的手稿,也同時發現了他在科學及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。
達·芬奇曾計劃將它們編輯成為百科全書出版;可惜與他的許多偉大工程一樣,這工作最后還是無疾而終。展品中的大型機械發明與互動式創作,是由羅馬達·芬奇博物館創辦人與意大利現代藝術家,對達·芬奇手稿經過縝密、長期的研究,并依照15世紀工法打造而成。包括了工程用的機械結構,戰場上可能用到的武器。
很明顯地,達·芬奇的筆記只供他自己參考,結構散亂,字體潦草,多數也沒有標點符號。有些筆跡非常紊亂,像是為跟上靈光乍現的那一刻。達·芬奇的筆記最初只是一種工具,藉以提升他繪畫的造詣。透過研究解剖學,他便能更精確地描繪人體。透過研究植物和巖石,他的繪畫便能更富真實感。久而久之,這些筆記已遠遠超出了表面的價值;他的手稿,已成為達·芬奇一生對自然界的熱愛以及他的發明天才的最佳佐證。
經過多年,大部分筆記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、藏書室或圖書館。只有一部由私人收藏。另外有兩部失蹤,直到1966年在機緣巧合下,才被人在馬德里國家圖書館發現。目前已知共有十部內含達·芬奇的草圖和筆記的手稿。
相對于手稿的復雜難解,達·芬奇的插圖名作《維特魯威人》(VitruvianMan)則處于另一極端!毒S特魯威人》描繪了公元前1世紀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對人體結構比例所作的研究。它演繹了“黃金分割”的概念,亦即人體各部分的完美比例。
《維特魯威人》可能是達·芬奇最著名的插圖,據他的日志記載該作約于1492年畫成。圖中描繪一個裸體的男性,擺出兩個前后交迭的姿勢,四肢伸展,一個成正方框,另一個成圓形。這幅畫堪稱藝術與科學的結晶,完全展示了達·芬奇對人體完美比例的濃厚興趣。達·芬奇經由仔細閱讀維特魯威的研究,結合自己對人體的觀察畫成此畫,成為第一位借助數學來理解人體結構的自然學家。
“簡單就是終極的復雜。”達·芬奇說。